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學徒性愛能力蘇一峰霸凌演唱會哥倫比亞傷勢分手孫安佐床上戰力
  • 搜尋:

    毒素 結果共631筆

  • 廚師手「僅媒介」 台大法醫所:毒來源「食材」

    台北市政府今天(2日)公布台大法醫研究所檢驗結果,的確從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證實毒素就在廚房裡;不過,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隨即在臉書透露,其實衛福部不只盯上A13店,還在他的建議之下,於3月30日配合檢警前往「廚師家中」做環境採檢。
    2024/04/02 19:22
  • 寶林廚師手部毒素「比台積電晶片小」 台大法醫所:30年首見

    寶林茶室大規模食物中毒案有最新進展,廚師的手部檢體呈現米酵菌酸陽性。台大法醫所副教授兼所長翁德怡今(2)天下午出面受訪時表示,米酵菌酸不是病毒,是一種毒素。由於廚師手部測到的毒素定量不是很容易,目前推測起來,大概是每毫升1奈克左右,「10的-9次方,比台積電做的晶片還要小的東西。」直言從醫30年來第一次見到米酵菌酸。
    2024/04/02 16:45
  • 寶林驗出致命米酵菌酸!醫揭「廚房這物」恐是產毒源 有彈藥的地圖砲

    重大進展!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日前爆發集體食物中毒,經過數日調查,先是在受害患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不過粿條、香蘭葉、醬料等多樣食材檢體始終未驗出釀禍的致命毒素,終於在今(2)日有了突破性進度,確定在廚師的手驗出米酵菌酸,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指出「廚房1物」恐是毒源。
    2024/04/02 15:05
  • 寶林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 台大法醫所:毒素確實存在於店家

    寶林茶室大規模食物中毒案有最新進展,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昨天採檢由北市提供的環境及生物跡證剩餘檢體,均呈米酵菌酸陽性。該所副教授兼所長翁德怡今(2)天下午出面受訪時表示,之前認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跟遠百信義A13的店有關係,但是又沒有直接證據,現在測出廚師手部陽性,「可以證實米酵菌酸曾經出現在寶林茶室,也可以跟中毒案件連結起來。」
    2024/04/02 15:03
  • 寶林廚師手驗出米酵菌酸 醫曝洗手不易清3原因 、懷疑砧板是地圖砲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死者和患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今(2)日有案情又有重大進展,在寶林生物、環境跡證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為什麼廚師的手還驗出米酵菌酸毒素!?」並解讀3大原因,直言「就算是極微量都驗的出來。」
    2024/04/02 13:13
  • 寶林廚師手部檢出「米酵菌酸陽性」 專家:幾乎確定食物遭污染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死亡和命危病例,引發人心惶惶,衛福部檢驗35樣食材,目前皆未檢出米酵菌酸,不過北市今(2)日公布,確定在3/24採集寶林的環境、生物跡證上檢出米酵菌酸陽性,目前在「廚師手部跡證驗出毒素」,對此毒物專家楊振昌認爲,如果是這樣很大的可能食材確實遭到污染,進而污染到工作人員手部、刀具、砧板。毒物科醫師顏宗海直言「這是一個重大發現」,這也幾乎確定「寶林茶室的確有污染源」。
    2024/04/02 11:08
  • 快訊/北市證實!寶林工作人員手部跡證檢出「米酵菌酸陽性」 

    馬來西亞餐廳「寶林茶室」北市信義遠百A13店自3月26日第一起食物中毒個案爆出後,累計共29人受影響,其中2人死亡,另外還有5人在加護病房。台北市政府今(2)日召開記者會,台北市長蔣萬安證實,寶林生物環境跡證驗出米酵菌酸陽性,當中,有從工作人員手部樣本,驗出陽性毒素反應,現在而送檢項目也曝光。
    2024/04/02 10:17
  • 寶林食材驗嘸米酵菌酸!高大成揭「前後2批貨」 疑業者搶先毀屍滅跡

    連環爆!馬來西亞餐廳「寶林茶室」北市信義遠百A13店自3月26日第一起食物中毒個案爆出後,連續多天皆有醫院通報,截至今(2)日止,移除饒河店2個案,共累計29例,其中包含2死、5重症,事後針對受害者進行檢驗,驗出「米酵菌酸」,初步定調為該致命毒素釀禍,離奇的是,台北市政府稽查業者所提供的醬料、澱粉製品卻未驗米酵菌酸,對此,法醫高大成推測,有問題恐是16日這批貨,而業者可能在發覺後就自行處理掉。
    2024/04/02 10:09
  • 寶林案未解「4關鍵」待釐清 學者分析病菌恐從國外進入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毒素源頭仍不明,中央社整理待釐清關鍵,包含尋找產生米酵菌酸的細菌、烹飪過程是否形成適合繁殖環境、細菌為何現蹤台灣與對其他食品影響程度。
    2024/04/01 22:49
  • 不是「米」害的!米酵菌酸元凶是它 專家籲正名:勿造成恐慌

    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引起關注,截至目前已有31例個案,其中14例個案皆檢驗出「米酵菌酸」毒素。但馬來西亞籍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暨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黃貞祥指出,此毒素為Bongkrekic acid,中文翻譯錯誤導致大眾對無辜的「米」產生錯誤恐慌,其正確中譯應為「椰酵菌酸」。
    2024/04/01 17:37
  • 米酵菌酸抗中保台? 薛瑞元:飄洋過海不可能

    寶林茶室引發的集體食物中毒案,今(1)天衛福部長薛瑞元,赴立院進行專案報告,不過日前有綠營人士聲稱,米酵菌酸恐怕是從中國大陸,飄洋過海流入台灣,薛瑞元聽到後直呼不太可能,因為這毒素並非從實驗室製造出來。
    2024/04/01 14:33
  • 不敢吃米!營養師曝「選購米製品」3竅門 關鍵成分愈高愈好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日前爆發嚴重食物中毒,目前累計31例個案,其中包含2死、5重症,而受害患者大多食用粿條、河粉等米製品,體內也檢出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引發國人對於「米」的疑慮,甚至不敢再吃,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分享選購3訣竅,「1成分」含量愈高愈好。
    2024/04/01 14:17
  • 寶林35食材嘸「米酵菌酸」 專家:源頭用完難追

    食藥署從寶林信義A13帶回35項食材進行抽驗,31日公布全零檢出米酵菌酸,衛福部長薛瑞元坦言,需要逐步釐清;另外,檢驗公司解釋,有可能帶回的食材,與有問題的是不同批次,才會驗不到毒素。
    2024/04/01 14:02
  • 寶林茶室中毒案汙染源頭找不到?台大醫:恐需滿足「3條件」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死亡和命危病例,引發人心惶惶,衛福部檢驗35樣食材,目前皆未檢出米酵菌酸。台大醫院急診醫師李建璋表示,非常有可能到最後仍無法找到汙染源頭,但米酵菌酸食物中毒要很多條件配合,目前科學無法釐清汙染途徑,但是可以控制孳生。沒有孳生,不足以產生足夠的毒素,就可以阻絕食物中毒事件。
    2024/04/01 12:18
  • 「米酵菌酸」從大陸來? 薛瑞元:毒素不太可能飄洋過海

    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發生原因相關單位還在調查,不過目前從患者身上驗出米酵菌酸,有部分人士認為,大陸廣州食品採樣,就有不少食品發現有米酵菌酸,有網友質疑,米酵菌酸恐是從中國流入,不過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出席立法院備質詢時回應,「毒素不太可能飄洋過海」。
    2024/04/01 09:58
  • 寶林中毒謎團!35件食材未驗出米酵菌酸 「問題恐是這批貨」

    風波續燒!台北市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中毒案自26日先是爆出2位民眾22日至餐廳用餐,食用炒粿條出現腹瀉、腹痛、心悸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後,陸續有多間醫院通報出現多名受害者,截至昨(31)日止累計31例,包含2死、5重症、3人住一般病房,21人返家休養,事後針對各案進行檢驗,在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定調為該毒素釀禍,然而,帶回檢驗的35件食材均無驗出米酵菌酸,因此推斷恐是已用完的「前批粿條有問題。」
    2024/04/01 09:52
  • 寶林案已20人返家 輕症「3-4天代謝」無後遺症

    寶林食物中毒案,已經返家休養的有20人,除了重症之外,多數人都是輕症、無症狀,如果把"米酵菌酸"吃下肚,會不會也危害健康,甚至導致後遺症?對此,肝臟科醫師坦言,雖然沒有太多臨床經驗,但以目前狀況來判斷,如果是少量毒素,4天後能排出,輕症患者大多能自行康復,也不會有後遺症。
    2024/03/31 14:35
  • 致命毒素釀2死!醫曝做3事「防米酵菌酸中毒」 這點最關鍵

    寶林茶室中毒風波延燒至今,目前已釀成2死,甚至從信義遠百A13擴大到饒河店,引發人心惶惶,同時也喚起民眾對於「食物保存」的警覺心。此次食物中毒案,在死者及受害者體內都驗出罕見「米酵菌酸」,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分享「3要點」能夠預防細菌產生毒素。
    2024/03/31 10:39
  • 米酵菌酸超毒!醫揭「致命關鍵」無藥可解 曝5招防中毒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指向米酵菌酸釀禍,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表示,所有的毒素都跟量有關係,而且米製品、椰子製品發酵多少都有引起米酵菌酸的致病菌,吃得很少不會有不舒服症狀,所以不要讓這個菌產生很多毒素,才是關鍵。他也分享5招防毒技巧,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2024/03/31 10:04
  • 高大成分析查「米酵菌酸」關鍵! 建議驗「醬料」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相關單位在患者身上檢出的「米酵菌酸」,不過相關採檢食材卻沒有這種毒素的蹤跡,法醫高大成也提出看法,認為食材沒問題,可能就跟醬料或者環境相關,建議相關單位進一步清查。
    2024/03/30 18:50
  • 寶林案輕症速出院 醫:毒素量少、打點滴+止瀉

    寶林茶室中毒案受害者,有重症病人還在加護病房,也有不少輕症民眾,就醫後迅速康復返家,醫師指出,應該是因為毒素含量多寡的差異,但回家之後還是得持續觀察腸胃問題。但治療方式,也不是給了特別藥物,只能依症狀給藥,腹瀉就止瀉、打點滴,以及抽血觀察肝腎指數。
    2024/03/30 18:33
  • 寶林案+3例!28人受害7住院 王必勝曝「1前提」下毒可能性低

    寶林茶室案持續延燒,疾管署今(30)下午公布最新病況統計,新增3例個案皆已回家休養,另有1例為在饒河店用餐的37歲女性改為住院中,但病況並無惡化,目前累計28例,2例死亡、5加護病房、2例一般病房、19例回家休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則表示,目前此案仍未排除人為可能,但如最終檢驗顯示是米酵菌酸,「此毒素是不能用下毒的手段。」
    2024/03/30 18:17
  • 寶林案北市4重症惡化 專家:「血漿置換」清毒

    寶林茶室中毒案,北市4位重症患者,狀況持續惡化,臺大毒理學教授說,在專家會議上有討論血漿置換術,只要患者狀況允許,都建議盡力置換,把毒素降下來。而北市衛生局週五清查轄內36家醫療院所,確認目前沒有更多其他相關個案在醫院中。
    2024/03/30 15:22
  • 堅果吃到肝硬化!阿伯1動作「毒素全下肚」 醫一聽狂搖頭

    許多人都知道,吃堅果有助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可謂好處多多。不過,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子緯過去就曾在節目中透露,雖然吃堅果有益身體健康,但如果保存不當的話,即可能長黴菌、釋放黃麴毒素,若長期將其吃下肚,恐使肝功能出現異常,甚至引發肝硬化。
    2024/03/30 12:18
  • 加熱後就安全?醫曝「1動作」免食物中毒 血糖也穩定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正在持續延燒,已造成16例中毒,釀成2死5重症慘劇,衛福部在討論後認為是「米酵菌酸毒素」導致,但目前仍不排除有其他的致病原。醫師指出,不少人認為食物只要加熱過,就能消滅所有毒素,但有些毒素非常耐熱,即使加熱後也還是存在,容易造成健康危害。
    2024/03/30 11:3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